




重新定義和測量技術發展將使得計量基準可隨時隨地復現。通俗地說,第三方計量校準機構,就是我們在生產生活中都將能夠直接應用準的“標尺”。無處不在的精準測量,將直接促進市場公平交易、實現精準醫1療、改善環保節能等等,將進一步促進社會誠信建設、降低社會管理成本,合肥計量校準,將惠及人類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而保障和實現人的自由而全1面的發展,實現社會的全1面進步。

1875年5月20日20個國家中的17個全權代表簽訂了聞名世界的“米制公約”,所以該日被定為世界計量日。該“公約”及其附則,促成了各簽字國共同出經費辦常設的科學機構,儀器計量校準公司,即國際計量局(BIPM),局址確定在法國。這就是米制的搖籃。國際計量局由國際計量大會(CGPM)和CIPM管轄。其目的是保證“米制的國際間的統一和發展”。

校準是在規定條件下, 為確定計量儀器或測量系統的示值或實物量具或標準物質所代表的值與相對應的被測量的已知值之間關系的一組操作, 是自下而上地將量值溯源到國家基準, 可以越級。那么什么情況下必須校準呢?
(1) 新設備投入使用前;
(2) 設備進行重要維修、更換關鍵零部件等;
(3) 期間核查結果不滿意;
(4) 使用過程中對其測量結果存有疑問;
(5) 達到校準有效期;
(6) 校準有效期內的設備增加新的使用參數。

